浅释旬阳黄州会馆古建筑特征旬阳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旬阳人文历史悠久厚重,各类文物保护点 1337 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处、县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6 处,2024 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州会馆就是县域内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1 基本情况黄州会馆位于旬阳县蜀河镇西后街,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分期建造,始建年代约在清代中期,其时仅正殿三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拜殿,同治十二年(1873)建乐楼和门楼。这些主体建筑都布置于中轴线上,且依地势作台阶式上升,目前基本保持原状;附属建筑看台、香客房、伙房等,不规划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建筑艺术精华集中体现在门楼墙和与之相连的乐楼上:牌楼式的门楼墙面由五楼构成,全用砖砌砖雕、石刻石雕,呈现出雄浑高大、雄伟逼人的气概;整座乐楼的屋顶穿插采纳了歇山、庑殿两种样式,又通过与门楼墙、两山卧虎状屏风墙的巧妙衔接,组成屋面前后四脊,浑然一体的壮观景象。2 历史沿革据现存碑记,黄州馆初为黄州“在蜀河贸易之诸君倡举而成”,开始仅“正殿三间”,祀有帝主“神灵”;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有乐从者“见正殿虽成,而拜殿末备”,于是劝捐募善,经两载而拜殿之功复竣;至同治十二年(1873 年),又“积公房之租税”,并“乞解四方之囊”,“刻桷丹楹”,而“乐楼始成”。建国以后的 1950 年,黄州馆被用作蜀河粮管所,在此期间,粮管所于保持黄州馆原有建筑外,作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增建。1982 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县文物主管部门与镇政府签订保护协议,由镇政府安排专人管护。3 概况描述黄州会馆位于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西后街,面对蜀河,南临汉江,背倚山坡,地理座标东径 109°42′20″,北纬 32°57′5″。占地面积约2892 平方米。会馆的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有门楼、乐楼、月台(二者之间为院场)、拜殿、正殿,因地势作台阶式上升。正殿、拜殿的方向一致,为座西向东;乐楼、门楼的方向有所偏转,为座西南向东北。门楼:正面为砖砌(雕)三间四柱五楼八字屏风牌楼式墙面,通面阔约 14.0 米。主楼高近 10 米,庑殿式屋面,檐头装彩画花板,间以 7 个外突的果碟,其内分别置桃、佛手、葡萄、枇杷等果样,其下为三重(层)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