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生于芝加哥附近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到堪萨斯城做《星报》见习记者,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一九一八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抢救队开车,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战后以记者身份住在巴黎,刻苦学习写作,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二十年代,他的创作精力最旺盛,发表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1924);中篇小说《春潮》(1926)、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1927)、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和《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太阳照样升起》是 迷惘的 代 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是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反战小说,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充分地表现了海明威独特的风格。二十年代末,海明威回到美国,定居在佛罗里达州,并广泛游历,包括去西班牙看斗牛,去非洲打猎,去古巴钓鱼。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Winner Take Nothing,1933 》 和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1937)。关键词:欧内斯特· 海明威。生平简介。 创作风格一一九三六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两次去西班牙报道战事。他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边,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发表剧本《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1938)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这些作品表现了反法西斯主义的主题,海明威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西班牙战争结束后,他居住在古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再一次赴欧当战地记者,亲自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古巴。他生前发表的篇幅较长的小说只有《过河人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1950)和《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一九五四年,海“明威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理由是 因其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这最近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还因其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迁居美国爱达荷州。由于高血压和精神方面多发病症,海明威痛苦不堪,于一九六一年七月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出版公司发表他的遗作有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1964),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1970)、《伊甸园》(1986),带有虚构成分的非洲狩猎札记《曙光示真》(1999),以及些短篇小说。《不固定的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