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精彩无限纵观时下的小学课堂,讨论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阅读深度教学的文章为数并不多。究其原因,一年级的教学主要是以幼小衔接、习惯养成、识字认字为主要任务;一年级的课文以韵文、儿歌、童话为主,的确也不如中高年级的课文那么有“深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有时会无意识地变成单纯的识字教学,有时又会程序单一简化,篇篇“识字、读文、写字”,对课文的深挖不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足。作为学生阅读习惯、能力培育的起步阶段,假如能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展阅读的深化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中高年级正确理解课文更好地打下铺垫,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甚至,课堂也会因阅读教学的深度精彩无限。一、深化——适当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一年级的课文虽然篇篇浅显易懂,多读几遍就能明白其意,也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假如能适当地找些知识的生发点,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深化,对知识地行适当的拓展,不仅可以减轻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因易而厌”的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小壁虎借尾巴》以连环画的形式、童话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教完课文之后,抓住“动物尾巴不同作用”这个生发点问学生:“你们知道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吗?”以此对课文进行适当。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补充展示一些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有趣的课文故事、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充实的信息汇合……学生在说说、听听、看看的过程中,表达、观察、倾听等能力也得到了培育。再如,识字韵文《比一比》,在时也可以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量词的合理运用;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完可以给学生补充《雨》的谜语诗……这样的教学不仅再一次巩固了本课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经典魅力。二、深化语言——学习表达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其特征之一,使学生学会“用语文”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