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应对和化解各类风险的过程,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是否有风险意识和辨析风险的能力,企业是否有防范风险的体系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因此,推行风险管理,不是你想与不想,认为有或没有;不是你愿不愿意、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伴随一个人任职与企业运营始终的事情。对此,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一)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需要应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源于企业在实现其未来目标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风云总是瞬息万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没有风险的行业是不存在的。而且风险总是与目标相联系,目标定得越高,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2008 年四季度,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的各类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控制在最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关注独立的、个别的风险,更要对包括战略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所有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辨析、全面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降低损失,而且有利于企业科学开展危机管理,合理利用风险,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二)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质要求,促使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对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出刚性要求。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责任型、创新型、和谐型”企业,是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和各级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控制好风险,杜绝国有资产流失。近几年来,自上而下,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十分重视,并采取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2003 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