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甲午战争的介绍

甲午战争的介绍_第1页
1/5
甲午战争的介绍_第2页
2/5
甲午战争的介绍_第3页
3/5
甲午战争的分析 中文名称:甲午战争 参战部队:清军、日军 战争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4 年 7 月 25 日 1895 年 4 月 17 日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威海、黄海 人物:李鸿章 丁汝昌 邓世昌 甲午战争的详情 第一阶段 1894 年 7 月 25 日至 9 月 17 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 年 7 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 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聩,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日军遂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1894 年 9 月 15 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叶志超竟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 2000 人,被俘 500 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以后 6 天中,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 21 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 1894 年 9 月 17 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9 月15 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 4000 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 12 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黄海海战历时 5 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 5 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 5 舰受重创,死伤官兵 600 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甲午战争的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