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昆仲方尺扇面情义浓子承父业,青出于蓝,画史上不乏其例。然而一门兄弟皆为画家,且均有建树,并不多见。有道是“手足情深”,我忙不迭搬出几对画坛昆仲的扇作,细细欣赏品味,真的是“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闷皮“老顽童”——韩敏与韩硕韩家兄弟姐妹 10 人,7 个都成为画家,这是奇迹。“兄弟当中,韩硕最有天分。”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兄长韩敏的肺腑之言。韩硕很少画扇面。我在《扇有善报》一书中曾经记叙,约莫八九年前,为了替我画扇,因画室里找不到扇面,他特意去福州路文化街买了一叠扇纸,反复试笔推敲,待到感觉款款而至,挥就了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韩硕扇画“祝福图”。我留心比照了一下,这回“三打白骨精”的用纸,居然还是多年前用剩的,看来韩老师画扇,真的是轻易不出手啊。其实,韩硕画画正经八百的态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曾经同他在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室做过邻居的画家张培成回忆,韩硕“创作起稿时,他桌上的橡皮屑总是最多,不是画不准,是仔细。即使画一张纸,他都会对着写生一番。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每次稍具一点规模的创作后,他画桌边就会堆起一座纸山,废画三千不是说说的”。人家画“三打白骨精”,顶多画孙悟空与白骨精斗法,而在韩硕的笔下,却多出一个猪八戒来,三者形成等边对角构图,奇异而又和谐。齐天大圣的机敏,天蓬元帅的鲁莽,白骨精索性背过脸去,尤显诡异与狡诈……扇中人物特征夸张诙谐,简洁的线条一泻而成,与其恣肆洒脱的水墨语言水乳交融。扇面上宽下窄,形式殊异,韩硕特别善于经营画面空白的气氛烘托,将古人“计白当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给观者留下诸多神話情节的想象空间,更使扇面赏心悦目,独有风韵。这也只有韩硕想得出来啊。都说韩硕的造型感觉特别好,也许跟他的连环画创作经历有密切关联。他的连环画代表作品,许多藏家都如数家珍:《水浒故事》《摘缨会》《家》《一袋玉米》《岳云与关铃》《王冕学画》《促织》等等,有些还在全国美展得了奖。听早年与他有过愉快合作的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讲,“当时创作连环画,每本大概 100 多幅图,每幅稿费 30 元,我跟韩硕一人分一半,感觉突然间发财了。”我曾去韩硕位于闵行樱园别墅的工作室小坐,听他谈画论艺,蛮有味道。他说话不紧不慢,温文尔雅,不时迸出几句妙语,叫人忍俊不禁;神情中还略带几分腼腆,似乎又躲藏着几许顽皮,上海闲话叫“闷皮”,跟我小时候颇为相像。是非窝里,人用口,他用耳;名利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