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的中医药治疗概述癌性痛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量每年患癌症的患者約为900 万人,估量到 2024 年将有 1500 万的新癌症患者,300 万人将会因为癌症而死亡。晚期癌性痛苦是癌症患者痛苦的最首要的因素,患者身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晚期癌症病人中约 80%发生痛苦,其中 50%属于剧烈的痛苦,30%为难忍的剧痛,对于癌症尤其晚期癌症痛苦病人进行有效的止痛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为四项重点之一[1]。现代医学治疗癌痛主要用 WHO 推举的“三阶梯”疗法,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依赖性强。中医治疗癌痛具有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和戒断性等优点,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功效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癌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论述如下:1 癌痛的病因病机中医将癌症所致的痛苦称之为癌瘤痛,是指癌瘤侵犯经络或阻滞经络气血所致机体某部位的痛苦。癌瘤痛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邪气影响机体脏腑功能,使气机升降失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邪毒雍塞,瘀阻脉络,闭塞凝聚而结块作痛,这种因邪实所致痛苦,通常谓之“实痛”,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进一步下降,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血行迟缓,脏腑经络失养,可出现痛苦,这种痛苦称之为“虚痛”,此为“不荣则痛”[2];陈氏[3]报道,广东名中医刘胜伟将癌痛分为实痛、虚痛、寒痛、热痛,认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阳不足,不荣则痛”。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癌痛病因病机如下:风寒闭阻,热毒蕴结,痰湿凝聚,气血瘀滞,阴血亏虚,阳气不足;主要是痰、湿、气、瘀、热、毒搏结为患,且可以相互影响,兼见为患,总之,癌痛的发生与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有关。2 癌痛的辨证论治2.1 辨证分型癌痛的辨证分型以辨虚实为本,癌痛是在正虚基础上发病的,故表现局部为实,整体为虚;病之初,以标实为主,正虚为次;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邪盛正虚,晚期以正虚为主,但邪实仍留而不去。偏实者,须辨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之主次;偏虚者,应辨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癌痛的进展过程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的恶性循环过程,虚者全身虚,实者局部实[4]。目前对癌痛的辨证分型有气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