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禅修过程中的心理改变

禅修过程中的心理改变_第1页
禅修过程中的心理改变_第2页
禅修过程中的心理改变_第3页
禅修过程中的心理改变一、禅修与心理治疗在世界宗教中,禅修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所独有的一种概念。在世界宗教哲学体系中,佛教作为多神教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哲学思想,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轮回转世”、“三法印”。要达到生死解脱,必要断除人生一切苦恼,断除苦恼就要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修习,而修习的方法很多,据佛教教义《俱舍论》中记载,人生有八万四千苦恼,对治苦恼的办法也有八万四千法门。特别是对治人生根本苦恼“贪”“瞋”“痴”三毒在佛教的出世思想中,“戒、定、慧”三学是佛教徒通往解脱的最常用的三门课程。“戒”是约束佛教徒日常生活的纪律。“定”就是注意力集中,这是认识和思考问题的心理条件。“禅定”一词在中国佛教中是“止观双运,定慧兼修”的意思。在中国佛教中,“定”也叫做“禅”,通常是“禅定”连用,也叫“禅慧”、“禅修”。“慧”就是考察人生和宇宙诸现象的一种特别观点和思维方法。“慧”的发生主要依靠经师或师长的教导,通过禅定沉思完成。与其他的宗教不同,佛教的教义并没有强迫人们去崇拜任何神灵,它宣讲的是一套完整的探寻人生真谛、指导人们寻求自我解脱之道的人生哲学。是纯粹的自我实践之路。禅定最终的目标是生死的解脱,但达到生死解脱要完成很多具体的任务,经历很多阶段才行。《俱舍论》卷二六中将禅定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得观法乐住”,就是在禅定中享受身心所获得的美妙,安乐的体验。第二阶段是“为得胜智见”,就是体验对佛教观念的认识。第三阶段是“为得分别慧”,即分别一切现象的聪慧才智。第四阶段是“为证诸漏永尽”,也就是灭除一切苦恼,达到解脱。可以看出,在禅修的过程中修行者的心理和生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美国小说家、博物学家和探险家彼得·马偕森这样说:“我总是试图把如此强烈地吸引我的‘禅’的坐禅与文字分离。然而,正如一位导师所说的那样,由于禅宗的要素可看作是心智的当下觉醒,因此,假如试图以语言理智地解释禅,甚至说到上气不接下气,反而会使众多信心具足、有理想的人步入歧途。通过坐禅,一个人可以希望打破宇宙意识的寂静。”这是一个个体对禅修的体验,但足以说明禅修过程中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包括情绪、情感、意识、思想、观念、行为等等。西方对禅修的讨论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已经开始,他们将禅修和西方先进的心理治疗的严谨科学方法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人将从另外的视角谈谈禅修对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阳光书坊+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阳光书坊,传播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