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开始包粽子。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与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 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 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与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爸爸说完了。我说: 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 妈妈说: 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雪白的糯米与鲜红的大枣,假如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洁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