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巧问引领思维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作为老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诱导学生思维,指导点拨其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其思维的灵活性,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技巧。关键词:提问探究反思公开课如期进行。公开课上,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按预定的步骤一一得到落实,最后一个环节,我的心里不由得有点紧张,但此时,我已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抛出了第一问:“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同学们顿时一怔。“失败呗!”有的同学显得有点不耐烦,有的同学则显得不屑。“但我有疑问。”我问,“你们看,它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当初的目标不是已基本实现了吗”“对呀!”有的同学小声说,有的则开始转动脑袋,开始思考。(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情景!)“不对!”有个同学大声说:“最终是袁世凯当了总统。”“对!袁世凯当了总统怎么能说是成功”许多学生小声应和。“但是,谁规定中华民国的总统必须是孙中山而不是袁世凯呢”我立即反驳。“因为袁世凯是个大坏蛋。”“哈哈……”学生轰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但我兴奋的是学生的思路终于被引到我预先设定的轨道上来了。我继续问:“从哪些方面说明袁世凯是大坏蛋呢”课堂气氛更热烈了,只听见下面七嘴八舌地说道:“他镇压义和团。”“他出卖维新派。”“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答案五花八门,教室也像炸了锅一样,我想,该到“收网”的时候了。我说:“他的品德,我们今日不去讨论,我想请大家思考的是:袁世凯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所以,他当总统,说明该政权是代表谁的利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学生齐答。“而辛亥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反帝、反封建。”几乎是异口同声。“好!我请一个同学用最精辟的语言概括一下: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回答问题的同学斩钉截铁,脸上充满自豪的神色。我无声地笑了,这样的结论终于由学生之口表达出来了,当时,我内心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但我立即告诫自己,别兴奋得太早,还有问题在后面:我怎样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而产生这一阶级特性的根源又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呢我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发问:“辛亥革命失败了,那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立即追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下面又开始了争论,气氛非常热烈。我点拨道:“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事物发生的根源是从主观还是从客观入手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