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观念淡薄的表现篇一组织观念淡薄的表现篇一 篇一 目前, 部分农村党员党员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弱化, 政治热情退化。 2、 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弱化。 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党员把光荣感异化为“面子” 和“身价” , 异化为一种索取的权力和要价的“砝码” ; 有的党员则把缴纳党费视作“背时” 、 更乐于亮出的是这个身份、 那个称号。 与之相伴的是, 有的党员忘却了对党组织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3、 党员的宗旨意识、 奉献精神弱化。 有的党员在工作中沾轻怕重, 只想别人多为自己服务, 不想多为他人服务; 取得一些成绩, 就想得到组织的“回报” , 遇到一点困难, 就回避退缩, 或者怨天尤人;在个人的名和利上, 斤斤计较, 就是占不了便宜, 也决不肯吃一点亏,否则就耿耿于怀、 消极以待, 甚至向组织吵闹; 即使属于正常的政策执行, 只要觉得与自己的利益愿望有距离, 就会以各种理由规避或“变通” 。 在这些党员头脑里, “不贪不占” 就是党员的标准, 而“牺牲奉献” 只是“过时的” 口号。 党员意识淡薄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分析: 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新进展, 西方文化在我国影响了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党员在人生观、 价值观上发生扭曲。三是在深化改革中, 一些党员因为遇到个人具体困难和矛盾而对党产生疏离甚至怀疑。 从党的状况分析: 一是老党员的不断减少、 青年党员和新党员的不断增加, 其“代沟” 效应会影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弘扬; 二是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和滋长, 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受到损害, 有的党员的光荣感因此而逐渐淡漠, 有的党员对党和党的事业失去信心; 三是一些党组织治党不严, 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 不实, 党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党建的制度建设不适应形势进展的要求, 致使一些党员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党员队伍的素养下降。 党员意识淡薄的上述原因, 是从客观的环境和条件方面而言的。事实上, 同样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不同的党员个体所产生的影响, 是极不相同的。 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仍然以强烈的党员意识, 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也有极少数党员因为丧失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而被清除出党。 这说明, 党员意识淡薄的原因,还必须着力从主观方面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