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预防;治疗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应用"三孔法"穿刺放置光源和器械,于脐下缘行穿刺并放入气腹针建立 CO2 气腹,腹内压 12~15mmHg。探查穿刺孔周围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肝、肝外胆管、胃等器官有无异常,肠道、网膜有无损伤,以往手术的粘连情况及周围炎症等。对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剥离粘连部位,使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充分暴露,并确认后将胆囊动脉夹闭切断,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 5mm 处夹闭切断。根据创面渗出和冲洗情况决定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2 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 4 例,发生率为 5.26%,其中胆管损伤 2 例(2.63%),胆漏 1 例(1.32%),胆总管残余结石 1 例(1.32%)。腹腔镜手术成功 74 例(97.37%),需转开腹手术 2 例(2.63%)。3 讨论3.1 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最为严重且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本讨论中共有 2 例患者发生胆管损伤,其发生率(2.63%)较高。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性因素是手术医师对肝门、血管及肝外胆道系统等的变异、解剖及其病理特征等应能够熟练和掌握。操作时应在近胆囊交界处解剖胆囊管,并注意分析三管的关系,同时侧向牵拉胆囊颈。术中若遇到解剖异常、解剖技术难度加大等情况,应及时转行开腹手术。3.2 胆漏的预防和治疗 胆漏一般术后 3d 左右发现,当腹腔引流量超过 100ml 时则胆漏发生的几率较大[3]。预防胆漏主要是术中手术医师应尽量避开损伤肝副管各胆囊管,用钛夹时应在胆囊管缓慢游离,于胆囊端附近将胆囊管切断,且为了便于缝合,应保留足够长的胆囊残端。炎症水肿期或短粗的胆囊管可给予丝线缝扎。胆漏的常规治疗为留置腹腔引流管,必要时在内窥镜下行开腹或鼻胆引流。3.3 胆总管残留结石预防和治疗 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前检查不充分使胆道结石的诊断被遗漏,也可能是术前或术中有胆囊多发性小结石排入胆总管而造成。因此,术前应询问病史、查体时应详细、具体,尤其是在术前发现有胆红素或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应进一步给予 MRCP 等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胆道结石。术中应认真操作,用钛夹切断前,应用弯钳将胆囊管轻轻夹起,可确认胆囊管内有无结石。对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治疗,目前以开腹取石术或 EST 术取石术为主[4]。3.4 腹腔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腹腔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腹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胆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