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妇科门诊常见症状,而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比较复杂,及时准确的对出血原因作出诊断,一直是临床妇科医师所关怀的问题。病理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诊断的有效方法。本讨论将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来本院诊治的 121 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子宫内膜病理分析。121 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年龄 41~80 岁,平均 55.2 岁。其中 41~55 岁 59 例,56~69 岁51 例,70~80 岁 11 例。绝经年龄 40~56 岁,平均 51.1 岁,绝经时间 1~32 年,出血时间 3~30 d 或反复不规则出血史 3 个月~2 年。全部患者均做过腹部 B 超检查及分段诊刮术或宫腔镜加活检术,最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病因诊断。2 结果2.1 恶性肿瘤 10 例,发病年龄 51~74 岁,平均 62.6 岁。子宫内膜癌 8 例,均为腺癌,腺体显著增多、密集、大小形态不一,基膜不完整,间质甚少,腺体与腺体呈现背靠背及共壁现象。腺体完全由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核大,排列紊乱,核膜不规则增厚,染色质多,分布不均匀,核分裂像常见。卵巢癌 2 例,诊刮检材中含有少量腺癌组织而混有大量良性子宫内膜断片,结合 B 超考虑转移卵巢癌。此两例经手术证实。2.2 良性病变 69 例,年龄在 41~80 岁,平均 56.7 岁。子宫内膜炎 35 例,慢性子宫内膜炎 33 例,内膜萎缩变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慢性非特异型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2例,有较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见小脓肿形成。子宫内膜息肉 14 例,由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被以单层柱状上皮,腺体排列杂乱、歪斜,常呈囊性扩张。间质常较致密,并常有纤维化。子宫内膜增生 17 例,其中单纯型增生 14 例,腺瘤样增生 3 例。单纯型增生过长的形态改变主要是内膜腺体明显增多,其走向紊乱,各处腺体密度不一。增生之腺体大小、形态不甚一致,有些腺体呈囊性扩张,皆衬以增生的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无分泌现象。腺瘤型增生过长则表现为腺体显著增生,聚集成群,间质极少,出现背靠背图象。腺细胞分化良好,排列整齐,极向多存在,核分裂像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3 例,在单纯性增生和腺瘤样增生的基础上出现细胞的异型性。增生的腺体更为密集,间质少,腺体与间质比率增高。腺体表现为出芽或分支而不规则。腺上皮增生极性紊乱,腺细胞呈复层排列,核增大而不规则,核分裂易见。2.3 非器质性病变 42 例,发病高峰在 41~55 岁年龄组,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绝经后仍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