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世界各国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去美元化因为“美元霸权”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无趣的阴谋论。代的竞争性贬值现象再次出现。在这个体系下,美元在作为中心货币时虽然获得了金融上的便利,但代价就是美国政府失去了调整美元汇率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第 N 种货币问题”在固定汇率制下,假设只有法、德、美三个国家,其中法郎和马克分别确定了其对美元的汇率,这也就同时确定了法郎与马克之间的交叉汇率与美元的汇率。而假如美国试图改变美元的汇率,那么法郎与马克也会受到影响,并引发不稳定和不可估计的后果。而在现实中,涉及的货币种类远不止三种,因此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运行,美元的汇率必须是被动的。这也是为何美国政府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需要寻求其他国家的联合行动才可以调整汇率。代运行良好,但随着国际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外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储备开始超过美国库存黄金的数量,美国政府被迫开始实行措施以抑制资本外流,但即便实行了各种措施包括从要求盟国分担驻军费用,到限制美国游客出境消费,当时美国政府几乎用尽了所有政策工具,但仍然难以维持局面。代中期,由于美国国际收支缺口的进一步扩大,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美元对黄金的比价已经被高估,各国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也出现了动摇。2 月 4 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攻击“美元体系”,并且鼓吹要回到金本位的时代。虽然这个蠢主意很快招到了所有国家的拒绝,但在另一边,作为主要顺差国的德国也开始担心其不断增加的美元储备,正对其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进行冲击。出于历史原因,德国人开始认为通货膨胀(据说是由美国输出)正威胁着他们的国家。这种担心促使德国开始准备对现行体制的。十国集团在波恩召开的紧急会议。在会议之前,基于对基本经济状况的推断,市场预期的是法郎贬值、马克升值。但这场会议最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戴高尔出于对法国国家尊严的考虑,断然拒绝法郎贬值的提议,而德国政府内部也没有取得统一意见(显然有不少德国人还迷恋通过低估马克,以换取出口优势的做法)。而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精疲力尽,又徒劳无功的国际谈判后,各国的经济官员,尤其是美、德两国,已经开始仔细考虑以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8 月中旬,新一届法国政府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法郎贬值,而在两个月之后,又迎来了更受欢迎的马克升值。在徒劳无功的波恩会议一而美国内部对固定汇率制的忍受也到了极限(之前希望维持布雷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