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步入大学校园处在喜悦与向往中,就业似乎还很遥远。大一凡事都新奇,大二忙过四六级,大三发奋学专业,大四考研找工作。这似乎是许多大学生 4 年校园生活的写照。就业专家刘艳华提醒大学新生,职业规划要从大一开始做,职业规划越早对就业越有利。 合理制订大学 4 年行动计划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长期进展目标,选取最合理的方式和途径。从大一到大四,职业规划贯穿于每个阶段,但是每个年级的侧重又有所不同,学生要准确把握。 大一:启蒙 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大多有父母帮忙甚至直接由父母代劳。这就使许多新生初入大学校门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准大学生做职业规划,要先从了解专业开始。有些人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是冷门专业,将来不好就业,一进大学就对专业抱着排斥的态度,将希望寄予在转专业上。而大学里转专业的机会虽然有,但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假如将希望全部寄予在此,可能会导致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一新生要通过校园网、媒体宣传等途径多方位了解即将学习的专业,静下心来对它进行分析,培育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有些人认为现在学什么专业,将来就在哪个领域就业,将自己的就业面限制得太窄。其实,就业不一定非要和专业挂钩,一些通用型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大学生学好目前的专业,对未来的职业都是有益的。比如,现在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法学专业,假如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将就业目标锁定在法官、律师,恐怕就很难实现就业;假如他们将目光放宽,到企业去做行政类的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具备法学专业背景还能成为他们的优势。 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学生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提高组织能力、锻炼沟通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探究 大学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对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职业类型也正在逐渐了解。一个专业领域中可以细分很多职业岗位。在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行业前景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已就业学兄学姐的经验获得启示,圈定几个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岗位,拓宽自己的就业可能性,再多到校园招聘会、毕业生招聘会上看看,认真讨论相关职位的用人条件,不断地了解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 大二学生更加成熟,社会活动和兼职、开始多起来。学生选择参加的课外活动最好能兼顾未来职业进展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能力。值得说明的是,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确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对自我的认识、对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