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形式对中学老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养教育进展,才能培育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老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我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育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一、 老师是一种普通而崇高的职业人所共知,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常把老师比作父母,可见老师的地位之高,多么的受人尊重。那么老师为什么受人尊重呢?因为他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老师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育、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试想,把一个幼稚、天然的自然人,培育成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人,是何等的不容易!老师的职业的确是伟大而又神圣的。我们每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培育我们成长起来的那些老师,他们的确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吃的是 草 ,挤出的是 奶 ,从精神、灵魂上培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老师之所“以受人尊重,还因为老师是经师,又是人师。老师是人中楷模,老师职业要求他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模范。然而老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而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尘不染 ,敬业尽职,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很容易了,再说老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有时在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语言上的过错,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假如说对老“”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 21 世纪老师素养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老师就会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