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在民间技艺中别具一格。贵州安顺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本文将以该地苗族蜡染的纹样为主要讨论对象,通过对纹样题材的梳理,归纳、其纹样造型特征。蜡染即“蜡防染色”,古代被称为“蜡缬”,它与“扎染”“夹染”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蜡染艺术的历史从古延续至今,早在秦朝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染工艺,东汉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状态,唐代便开始十分盛行。由此可以看出,蜡染是一种沉淀并累积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技艺。贵州安顺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开始向前辈蜡染,其作品不仅包含了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表达和经验累积的成果。一、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简介二、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题材(一)植物題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植物题材主要有马掌纹、鸡冠花、银钩花、葵花、蒲扇花、鱼形花等。这些植物题材展现出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认识,她们在制造一个纹样的形态时并不会受到真实事物的约束,而是灵活地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所绘植物的造型特征。(二)动物题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动物题材主要以蝴蝶纹、鸟纹、鱼纹为主,同时还有凤纹、龙纹、蝙蝠纹、泥鳅纹等。这些动物纹样造型的创作同植物纹样造型的创作相类似,同样不会将动物本身的具体形象直接运用,而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结构。与此同时,通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苗族先辈依附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创作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化,如苗族将蝴蝶作为图腾崇拜物。(三)几何题材(一)“满”“全”的布局之美从构图形式和造型创作上来看,安顺苗族蜡染都表现出苗族妇女以“满”“全”为主的审美取向。纵然在布局时失去了透视感和比例尺寸,人们也要将蜡染整体画面处理得饱满而不杂乱。例如,作品《鸟蝠鱼虫知多少》在整体的结构上采纳了对称式构图,将画面中所包含的五种不同物象十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图虽然十分饱满,但纹样大小布局富有节奏感,和谐而统一,静止的花纹、几何纹与生动活泼的游鱼、蝙蝠形成鲜亮对比,让观赏者产生无限联想。(二)“借用”“组合”的融合之美“借用与组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体取其共同的元素组合为一体,纹样看似为单独的个体却又包含融合之美,创作出自然界中所没有的造型。例如,安顺苗族蜡染借用蝴蝶的翅膀与鸟的身体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