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鸟讨论工作室在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中,最吸引我们的要数动物啦!动物界广义上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王国中,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那第二多的是什么动物呢?是漂亮的鸟类!大家都知道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关注和保护身边的鸟类朋友。北京每年 4 月初的第一周被定为“爱鸟周”。要爱护鸟儿,我们就要了解更多有关鸟的。今日,就带大家走进博物馆的古鸟讨论世界,和同学们聊聊已经灭绝的远古奇妙的鸟类吧!走进讨论室古鸟讨论工作室并不大,但洁净整齐,进门就看到桌面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办公用品,最主要的是有一台显微镜和化石修理的工具,左边书柜里面可都是古鸟的讨论文献和书籍,右边的铁皮柜里放的都是等待讨论的宝贵鸟类化石,茶几上摆放着一尊古鸟的复原模型。说到中国古鸟化石讨论可以追溯到 1895 年,但遗憾的是,在 1932 年前均为外国学者在报道。直到 1932 年才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首次公布在周口店发现白肩雕头骨化石和鸵鸟蛋化石,此后又没有了任何消息。直到 1981 年,甘肃鸟的发现标志着我国这一领域的开端,随后于 1989 年又在辽宁的朝阳发现了大量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在这之后我国的古鸟讨论蓬勃进展,在国际讨论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奇妙的标本柜同学们来到讨论室对哪部分最感兴趣?标本柜!好,我们先看来看标本柜,里面放着五六块还没有修复好的古鸟化石。其中有两块修理得最好,在史前生物厅里也有展出。现在向大家重点介绍印迹清楚的燕都华夏鸟。燕都华夏鸟,取名“华夏”意指中国大地古称,种名“燕都”意指化石产地朝阳古时属燕国。燕都华夏鸟是辽宁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20 世纪 90 年代初,世界上从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鸟类化石数量加起来不过七八块,而燕都华夏鸟是当时发现的鸟类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燕都华夏鸟属反鸟类型。反鸟是中生代分布极广、数量很大的一类鸟,繁盛于白垩纪。反鸟的许多骨骼特征都与现生鸟类相反,故而得名。古生物学家最新的讨论还表明,早白垩世的华夏鸟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不仅能随意起飞降落,而且还能适度控制和调整高空飞行的姿势与速度,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已经发现的化石种是沃氏始华夏鸟、燕都华夏鸟、查布华夏鸟。看完这块大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小小的。它的名字叫娇小辽西鸟。怎么样?确实很小吧!它是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一种鸟类,全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