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讨论进展关键词:胞质雄性不育;细胞学观察;败育1.1 自然突变国内杨世周等最早从向阳椒后代中发现一颗雄性不育株(8021A);徐毅等在邵阳线椒中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源(81-1A);吴鹤明发现 21A;沈火林等㈣从 8663 株系天然雄性不育株(8907A);赵华仑等从国外材料 Lanes 中发现不育株转育的 21A、8A 和 17A;戴祖云从国外极晚熟羊角椒材料中发现不育株转育成 93-13A,92-33A,92-32A;黄邦海等从南昌市蔬菜所引进的不育源转育成 32A;王兰兰在 9108 株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8A);石太渊等 119J 发现 93-1A;邹学校等在本所试验场 21 号牛角椒中发现了一株不育株(9704A),温度正常的情况下,不育系花器变小,花丝变短,花药瘦小、干瘪,不开裂或部分开裂,无花粉或仅有少量花粉;张宝玺等利用引进不育源 94036(苏椒 3 号)分离成 15-1A;魏佑营等从羊角椒中发现不育株转育成 1442A(灯笼型)13733A(羊角型);张子学等报道的 98A;马志虎等经 H97643 自交得 98-1A,98-3A;耿三省等以引自韩国的不育源1231 转育成 181A;杨朝进等育成的 E01A。1.2 人工物理、化学诱变Daskaloff 从保加利亚辣椒品种 PazardjiskaKapiaNo.794 的干种子用X 射线照射处理,得到 M2 雄性不育突变体,并育成不育系。1.3 种间杂交Shifriss 等在 C.annuum 和 C.sinesis 种间杂种的 BC2F2 代中获得了稳定的雄性不育稳定株。Woong 在辣椒Capsicurnfrutescens×Capsicumannuum 种间杂交后代中发现雄性不育株。逯红栋等㈣报道辣椒雄性不育材料 1A 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辣椒遗传育种课题组通过远缘杂交与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和选育的。2 辣椒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察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讨论经历了雄性不育现象的形态观察(1763—1908)、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分类(1908—1956)、雄性不育机理的比较(1956—1976)和分子机制讨论(1980 至今)等几个阶段。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植物生殖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讨论有不同或相同的结果。Shifriss 等在不育株上观察到了正常减数分裂和拥有畸形的小孢子的四分体形成。由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增厚、高度液泡化,导致花药内膜收缩,挤压小孢子母细胞,使小孢子受挤压而成不规则状进而被扩大的绒毡层挤碎,导致败育。认为雄性不育系能产生正常的四分体。Homer 报道,雄配子发育中,可观察到包有胼胝体的四分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