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有哪些误区高效课堂,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不断探究、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与学的双高效。那么,呢误区 1: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对答案。合作学习主要在于沟通,是学生与学生表达思维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每个人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或者是想法,由小组成员集4 人智慧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误区 2:高效课堂老师不讲了、或讲的少了。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自学、探究等的活动过程。的确,听了张四保主人的讲座,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是老师角色定位的错误,老师在高效课堂的角色是导演,而且是个特别的导演。这是因为每节课不能事先排练呀,只能由老师预设课堂情况,但是课堂也要生成,故老师还要亲自上阵指挥,不能做甩手掌柜。老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在于以下几点,课前预设课堂,合理的进行教材处理,结合学情编出学案;2 课上要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自学时哪些会了哪些不会,对学时哪些同学对重点、难点有独到的见解,群学时展示的语言、思维、思路有没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及时的弥补预设的漏洞;3 对同学们学习中的易错、易混淆点、难点、重点,要在恰当的地方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讲解,要言简意赅,讲清讲透。所以说老师课前是导演,课上是主持人,干什么要根据节目的主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学生是在老师的设计,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序的学习活动。误区 3:用了学案就是高效课堂。学案式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但是高效课堂不一定非用学案。为什么用学案,因为学案是路线图,但是,没有学案不一定没有路线图,强调使用学案就是让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有、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误区 4:时间赶得越快越高效、内容学得越多越高效、讲的难度越大越高效。表现为做题不给足够时间,讲题不给思考时间,赶得走,内容不完往下赶,走过场、图喧闹,拓展布置高难度问题等。时间快、内容多、难度大,只能让高效课堂失去了本意。在教学实践中也老有老师认为这样上课的进度太慢,完不成任务,那是因为高效课堂是在培育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能力有所提高,速度自然就放快了。再者,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慢中取胜,可能是慢了点,但是学了以后掌握的比较牢固,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所以总体并不慢。误区 5:高效课堂学生会做题就行了,不管方法是否成形。解题的方法需要具体化,要能够想出来、写出来、讲出来。想出来:是有想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