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_第1页
1/7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_第2页
2/7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_第3页
3/7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摘要:鲁迅和约翰·弥尔顿的诗歌创作风格具有跨越时空的相似:内容方面的忧时感事,情真意浓;艺术手法方面的借用典故,意在言外;体式方面的形式翻新,承前启后。因为文化背景和个体生活体验的不同,他们诗歌的风格在上述方面也有一些相异的表现。本文试从上述几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鲁迅;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在鲁迅和约翰·弥尔顿的作品中,诗歌是他们创作成果的一个重要部分。鲁迅的诗歌一共有 63 题 80 首,以旧体诗为主,也有少量新诗。弥尔顿的诗歌包括 25 首十四行诗、9 首抒情诗和 3 部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诗言志,歌言情,阅读他们的诗歌,仿佛诗人在向我们敞快乐扉,娓娓道来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对社会的体察,对情感的体验。平淡质朴中可见其拳拳情思之真挚和深厚。第一,忧时感事,情真意浓诗是情感的产物,而诗人对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的体验也是特别敏感的。鲁迅的诗歌内容较广泛,有别诸弟的伤感(《离愁少年初品尝》),断发明志的誓言(《自题小像》),求索不得的苦闷(《他》),同敌手搏杀的痛快淋漓(《宝塔诗》),为朋友牺牲的哀痛不已(《哀范君三章》),对爱人幼子的拳拳柔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等等,一诗一景,清楚地凸现了鲁迅的人生思考和情感认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兔。”[1](p168)鲁迅 49 岁才有儿子海婴,自然疼爱异常,时间一久,朋友们就不免觉得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的鲁迅有点太溺爱孩子,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也曾借此屡屡攻击鲁迅。1931 年,鲁迅写这首诗赠给常常给儿子海婴看病、而且也十分疼爱自己小女儿的日本友人坪井先生。1932 年 12 月31 日,鲁迅又将这首诗抄录下来转赠给好友郁达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和一位敢于同周围一切抗争的斗士,在这首诗里,他借客人对自己疼爱儿子的讥诮,表达了独特的有情与无情的英雄豪杰观,诗中洋溢着他对儿子的无比怜惜之情:没有父子亲情的未必是真英雄,爱怜儿女的怎能说不是大丈夫?可知道深山里兴风作浪的猛虎,还时时回过头去看它心爱的小老虎呢。父子情爱,夫妻恩爱,兄弟友爱,在鲁迅身上形成了一条绵绵不绝的爱的脉络。弥尔顿的诗歌(尤其是十四行诗),一扫伊丽莎白时代的矫揉造作,代之以率直痛快,内容涉及爱情、革命、政治、宗教、人生、生活、诗艺、音乐、友情等。在《皮埃蒙特晚近大屠杀抒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诗歌创作风格的对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