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差异化进行讨论。通过问卷方式获得了 23 位就业大学生的问卷,将这 23 份问卷作为总体,把 13 种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究和冒险的能力、挑战逆境的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创业能力、推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能力、规划人生的能力、爱的能力作为变量,分别用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 来表示,用 xij 表示第i 个样本在第 j 项能力上的得分。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抽取,前 4 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即前 4 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因此,在这里我们抽取 4 个主成分,上述 13 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 F1,F2,F3 和 F4 并可得到初始因子截荷矩阵。根据分析结果:x1,x3,x4,x5,x6,x8,x10,x11,在第一主因子 Fl 上有较大载荷,Fl 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究和冒险的能力、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推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x2,x12 在第二主因子 F2 上有较大载荷,F2 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和规划人生的能力方面的信息;x7,x13 在第三主因子 F3 上有较大载荷,F3 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挑战逆境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方面的信息;x9 在第四主因子 F4 上有较大载荷,F4 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创业能力方面的信息。 我们以特征值的贡献率作加权系数计算各样本总得分,即:F=+++ 二、数据分析结果 影响学生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F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究和冒险的能力、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推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 F2: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和规划人生的能力;F3:挑战逆境的能力和爱的能力;F4:创业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 F1,F1 反映了学生专业素养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式构建 大学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能力的作用途径讨论 从现实的许多实例来看,现在许多高校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笔者认为,要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着力加强:大力推动学分制改革和素养教育,构建合理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