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2. 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是 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3. 棘轮效应: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4.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AC/AY 其中 AC 表示增加的消费,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