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人教课标版2010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井交回。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制芰荷以为衣兮,。(屈原《离骚》)(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言笑晏晏。(《诗经·氓》)(3)臣,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4),功在不舍。(荀子《劝学》)(5)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6)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钱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学敦行。洪武元年,举明经。对策称旨,特授刑部尚书。二年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阙①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程徐亦疏言:“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②,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举其祀,非所以维人心、扶世教也。”皆不听。久之,乃用其言。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③。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时廷臣无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然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唐为人强直。尝诏讲《虞书》,唐陛立而讲。或纠唐草野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又尝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忤旨,待罪午门外竟日。帝意解,赐之食,即命撤图。未几,谪寿州,卒。《明史·列传第二十七》【注】①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②教: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③配享:指按照中国家庙左功右德传统礼法排列正享神位以外的祖先神位的奠享方式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策称旨称:适合B.孔子垂教万世垂:流传C.又尝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揭:取下D.孟子配享亦旋复旋:不久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钱唐为人强直的一项是(3分)①又尝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②对策称旨,特授刑部尚书。③帝意解,赐之食,即命撤图。④尝诏讲《虞书》,唐陛立而讲。⑤唐抗疏人谏。⑥或纠唐革野不知君臣礼。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唐学识渊博,做事勤勉,做过刑部尚书,多次向皇上劝谏,也曾触怒过朱元璋。但他用心诚恳,最终朱元璋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B.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天下不必全天下都祭祀孔子,钱唐上书说天下人共同尊奉孔子开创的儒教,所以天下人一定要祭祀孔子。C.朱元璋曾经看过《孟子》,认为孟子的一些言论不是臣子应该说的,于是就建议停止祭祀孟子。后终因钱唐的抗疏进谏而恢复。D.钱唐曾经因为站在台阶上给皇帝讲授《虞书》,违背了朱元璋的旨意,而在午门待罪一整天,等到皇帝怒气消解才得进食。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时廷臣无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之罪(3分)(2)以古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问题。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