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税制改革(2001 年至今)。本文对三个阶段税制改革进行回顾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税制改革有五大成功经验:税制改革必须有理论突破为先导、税制改革中必须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税制改革要走渐进式道路、税制改革要与国企改革协调推动、税制改革中要强化税收的调控功能。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税制改革潮流,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制度;经验回顾;展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税收制度先后经历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本文在对三十年税制改革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三十年税制改革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评价改革得失,探讨新时期的税制改革方向和完善思路。 一、三十年税制改革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划分为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 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税制改革(2001 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 年)。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可分为涉外税制的建立、两步“利改税”方案的实施和 1984 年工商税制改革。 年至 1982 年的涉外税制改革。1978 年至 1982 年是我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动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为税制改革的推动打下理论基础。从 1980 年9 月到 1981 年 12 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五届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初步形成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1983 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1983 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将建国后实行了三十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1984 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实施和工商税制改革。为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务院决定从1984 年 10 月起在全国实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