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财务管理: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 一、问题的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新解 现代企业作为从事团队生产的经济组织,必须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计算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算投资回报扎抛开其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宏观意义不谈,仅就微观层面上的操作而言,这两点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根本一致性,是公认的理论讨论前提。但是,财务战略又不等同于企业战略,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当前的学术观点中通常被认为是侧重于“价值”角度,而较少从“物质”角度去考虑,恰如一种观点所述: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显而易见,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地位相似,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传统上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常常取以下三者之一: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宝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后两者由于反映了时间价值原理、风险与酬劳对称等原理而受到重视。但片面强调股东财宝最大化因不符合政治经济条件的现实而难以被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接受,比较而言应该是最佳的目标选择;利润最大化与前述现代理财观念相左而屡受责备。 笔者认为对理财目标的理解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同组织类型、不同进展阶段的企业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财务目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之间,初创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企业之间显然不能追求相同的目标。第二,理论上算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一个可供选择或组合使用的目标集,而不是单一的衡量指标,某项目标只能够被理解为是满足某一特定假设平台的目标。第三,理财目标不能仅仅从终极静态的价值角度去理解,还应当考虑动态的物质、技术过程的因素。在控制权向技术结构阶层转变的情况下,技术增长是确定理财目标时不容忽视的基点。第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合理。在对价格和技术完全了解,并假设企业只为外部人生产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目标选择的结果。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在当今国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更多地关注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财务管理只有通过价值管理促进技术增长、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进展目标。 二、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盗合 企业战略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将企业看作是受环境影响和推动的自适应系统。在融入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领域的过程中,开放型经济势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