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8 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1]是以手、足及口腔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主要侵犯儿童,但在暴发流行时也可见于成年人。多在夏秋季流行。现将 2025 年 1~12月我科经治的 8 例患者加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 3 例,女 5 例,男女之比为1:。1~4 岁 6 例,5~9 岁 2 例,以 1~4岁为多,占 75%。发病季节 5 月份发病1例,占%,6 月份发病 1 例,占%,7 月份发病 6 例,占 75%。 临床特征 一般情况 发热 4 例,腋温最高℃1 例,余下 7 例均在℃~℃之间,发热持续时间 4~6 天。流涎 3 例。恶心、呕吐 4 例。咳嗽6 例。咽赤、咽痛 8 例。腹痛 1 例。眼结膜充血 1 例。 皮疹 发热第 2~3 天出疹者 6 例,第 4 天出疹者 2 例。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掌、足底为主,初起为玫瑰色斑丘疹,1~2 天变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如豆粒大小,圆型或椭圆形,3~8 天结痂,结痂脱落无瘢痕。 口腔病变 与疱疹几乎同时出现,初起为疱疹,迅即破溃,留下浅溃疡,痛苦异常,患儿不愿进食,3~5 天自愈者 7 例,8 天愈合者 1 例。 其他 本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浅表淋巴结、心、肺、肝、脾检查均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 者 3 例,×109/L 者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本组病人全部做免疫功能检测,其中淋巴细胞转化率为%~49%,均低于我院正常值,E 玫瑰花形成试验低于正常者 4 例,余4 例在正常范围。因本组病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处理。 2 治疗与转归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纳综合疗法,予以抗病毒、VitC、VitB1、VitB2 等。有全身症状者静滴喜炎平 5~10mg/,无全身症状者口服蓝芩口服液。所有患者均在 8 天之内痊愈。 3 讨论 本病 1957 年发现于新西兰和加拿大,在英美、东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国家中流行。手足口病已成为小儿常见疱疹性疾病之一[2]。本病的病原不是单一病毒所致,近 20 年的讨论证明,C-A16 和肠道病毒 71 两种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此外,CoxA10、A5、A7、A9、A4、A2 及 CoxB1~5等病毒亦可发生[3]。 它们都属于 Pieoma 病毒。但自 20 世纪 70年代初以来,国外有本病流行的国家病原体分离结果证明,EV7 大有取代 C-A16 之势,柯萨奇 B 组尤其 B5 型所致者常合并心肌炎,症状较重,而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