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与音合 音与意合 内容摘要 :文章根据徐上瀛《溪山琴况》24 况中,论证“和”的音乐演奏美学思想入手,结合音乐实践从两方面谈音乐学习、演奏;指出学习器乐演奏艺术要掌握正确的技术与弹奏方法;学习器乐演奏艺术要懂得揭示音乐作品形象,达到“声外之意、弦外之境”的完美结合。 关 键 词 :音乐美学 器乐演奏 指 音 意 “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是从琴乐演奏中音乐技术手段与音乐表现关系出发所做的理论阐述,这也是徐上瀛在“和”况中论证最多的观点。在“和”况中的“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两者之间,虽属于“和”,但存在细微而重要的差别,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器乐学习与演奏中的“指与音合,音与意合”。 “指与音合”从技术性方面而言强调必须明音律,通音理,做到指音结合,使指吟揉——轻重缓急传达出音之韵味、情趣。这是检验演奏方法及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富于表现力的发音,要想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思想内容、情感、风格、意境等是不可能的。好的音质是声音纯净、准确、饱满,好的音色是声音优美、生动、美满,富于表现力。要做到发出好的琴音,首先,正确的手型是至关重要的。应当说,正确的手型没有一个绝对概念,只要手姿符合手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即可。其次,要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正确的声音观念。耳朵里要先有音乐,再用双手表现。只有先验寓知性的音乐行为,才是成熟的、美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一首乐曲往往要在几分钟内完整地表现出来。为了完美地表现作品思想内容、意境以及达到感染听众的艺术效果,要求演奏者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对每一句每一音都要进行反复的“精雕细琢”。自读乐谱认真再认真,在字里行间寻找音乐的真谛,对每一个不好的发音都不能轻易容忍;对所演奏的每一个音的音质、音色、音准都要高度负责。要有能建立起辨别声音优劣的强烈观念,敏锐而严格的指感和耳感。 “音与意合”指:“声外之意、弦外之境”是从审美体验角度而言,是琴乐演奏要达到的审美境界。《琴况》中的“和”认为演奏的目的不在娱人而在自况,在于自身的性情心境。这也是因为《琴况》认为成功的器乐演奏必须善于“移我情”、善于“体曲意、悉曲之情”,将乐曲之意转化为心中之意。当我们要演奏一曲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审其曲体,进而通过人与曲的磨合而推向曲魄,这也就是《琴况》寻求审美境界,提出的“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