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 45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0 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捏脊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比组。治疗组用捏脊疗法;对比组口服多酶片和复合维生素B。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摄食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治疗后治疗组在体重、摄食量方面明显增加(或)。结论:捏脊疗法能有效地增进食欲,改善症状,增加体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 捏脊;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 小儿厌食症是由于饮食失节及喂养不当所致的以长期食欲减退、食欲不振、以致厌恶进食或拒食为特点的常见脾胃病。笔者以捏脊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90 例患儿均来自 2025 年 10 月至2025 年 10 月贵州望谟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均符合《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儿科疾病之厌食症分型标准中的脾胃气虚型。症见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甚则萎黄、精神稍差、肌肉不实或形体偏瘦,大便多不成形或夹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薄、脉无力。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捏脊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比组,各 45 例。治疗组中,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 2~12 岁,平均岁;病程最短 6 月,最长 3 年,平均月。对比组中,男 25 例,女 20 例;年龄 2~12 岁,平均岁;病程最短 6 月,最长 3 年,平均月。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无华、形疲多汗、夜寐不宁等症状,或有喂养不当、进食无定量定时及偏食、嗜食生冷甜腻和零食杂物的因素。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采纳捏脊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 5 次,但捏第 3 次时,每捏 3 把,将皮肤提起 1 次,重提脾俞、胃俞,每日治疗 1 次。1 月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 对比组 采纳常规西药治疗。按患儿年龄给常规剂量的复合维生素 B、多酶片。疗程同治疗组。 统计学处理 体重和摄食量采纳两样本均数和t检验,两者疗效采纳 χ2 检验。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讨论指导原则》[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标准及有关文献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