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板块模式”的理论及应用 摘要:本讨论的目的是探讨我国农村工业的一般进展规律。讨论证明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工业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四个进展阶段,“点的企业”、“线的企业群”、“面的企业群”和“板块企业群”。随着企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讨论人员开始关注企业本身以及企业与市场的联系。然而对于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讨论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复数企业的存在和活动所形成的外部环境,虽然它们对企业的生存和进展极其重要。本论文拟将讨论有限空间范围内一个产业的不同进展阶段的特征--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配套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与影响,并对我国加入 WTO 以后如何进展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工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镇企业;板块模式;进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许多原来由国家制定的计划逐步地为企业内部计划所取代。什么是企业?企业是经济体系中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基本单位,是管理和协调要素提供者活动的持续的经营组织。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对立和统一的,在许多条件下功能可以互相替代。自从 Adam Smith 出版了《国富论》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企业的经济性质和它们在市场体系中的作用。首先 Adam Smith 观察到了,“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改善,以及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推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Karl Marx 仔细地讨论了企业内部“协作”同生产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在《资本论》中指出,“即使劳动方式不变,同时使用较多的工人,也会在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上引起革命。”。Coase 注意到了资源在企业内部配置与市场内配置之间的差异性。他认为之所以需要通过企业来组织生产的原因是,“市场的运行要花费成本,通过成立一个组织、允许某一个权利指导资源配置,可以节约某些成本。”。Williamson 把市场与企业看作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两种不同形式,“对于这两种形式的选择是受到节约交易各方之间的交易成本的行为所支配的”。。Richardson 提出,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某一种形式进行协调,当这类活动“应该被唯一地控制并可以融入一个严密的计划中去时,所实行的协调方式是指令”,这类活动“应该被合并;也就是说,共同由一个组织来执行。”。Teece 提出了“多产品企业”的经济学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专业化企业拥有过剩资源,当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