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事故的发生规律 为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各类伤亡事故尤如不速之客,常常悄无声响地降临在毫无防备的我们亲爱的工友们身上。事故是否就真的没有办法遏止吗?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管理中员工的安全素养尤其重要,但现场管理更是一丝一毫粗心大意不得。我们不是常说“煤矿生产管理的主战场就是现场吗?”我们的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也应该是现场。如出现了安全问题,我们不应就问题论问题,反而应该认真认真的分析,查找不足,举一反三,寻求规律,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开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下面简单的以顶板和时间为例浅谈事故的发生规律。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多年统计:在各类煤矿伤亡事故中,顶板事故事故率占 50%以上。可以看出,在当前有效防止顶板零打破敲事故任务是相当严峻的。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多在“两口两线”地带发生。“两口”上下安全出口;“两线”煤壁线、放顶线。安全出口因控顶面积大,支柱支撑力达不到,这就需要加设特别支护,确保支护质量。而煤壁线和放顶线又是采煤过程当中的两个压力集中区,压力大,顶板易跨落。在煤帮攉煤时一定要坚持先支后攉原则,支柱要垂直顶底板且保证支撑力,回柱清老塘时,严禁头、手探出切顶排。在掘进工作面生产中,巷道的开门点与贯穿点往往又是顶板事故多发点。开门点、贯穿点与原巷道形成了三叉门、四叉门。露顶面积大,如遇软岩层顶板易于跨落。在事故的发生的时间比率上,夜班约占三班事故的 39.1%。可以看出夜班员工易疲泛,矿党、政、工、团、职能科室及工区管理人员相比其他两班下井人数少,巡检密度低,相应监督就不到位,员工易产生麻痹心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作为各级管理人员要对下属员工的工作、生活、家庭、思想波动,要全面撑握。对那些大喜大悲,思想压力大的员工要及时了解情况,善做做思想工作。从而有效避开工作起来忙而出乱,乱而出事的不良现象发生。在现实的安全管理过程当中还有许多可以总结的。例如,事故的发生时受害者的年龄情况、工龄情况、个人品性情况况等等。总之,每一起事故偶然中存在着必定,存在着相应的规律。我们要从细微处寻找事故的发生规律。以便对以后的安全管理做到提前预防,为矿井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