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兴趣 写作 论文 关键词:探讨兴趣写作论文摘要:运用切近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里特征,改进命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讨论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征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1 运用探究猎奇心理命题探究、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素、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奇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析。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鹿狼之战》,谈一群生长在 自然 环境中的鹿被赶进了养殖场,结果生长状况愈来愈差,病弱越来越多。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养殖场里放进了两只狼,结果鹿群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而反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瞎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普遍喜爱写。探究、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2 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定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 考试 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常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老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心里话。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