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变 一、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与进程 教育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伴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快进展的进程而提出并不断加大力度的,是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紧密相连的。这一改革基本上是根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需要、构建教育公共管理体制和建设教育法治的角度展开的。 纵观近年来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93 年到 2000 年,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下放审批权。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分权,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职权。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提上了重要议程。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要求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央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省的教育决策权和包括对中央部门所属学校的统筹权;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转变政府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这些规定实际上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抓紧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党的十五大对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这一阶段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一是高等职业学校审批权的下放。根据 1998 年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三定”方案,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同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进一步予以明确。200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将师范、医药类之外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审批权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二是将省属本专科院校的本专科专业设置审批权,下放给各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是将省属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审批权和已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省属高等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审批权,下放给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 第二阶段,从 2001 年到 2025 年,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取消审批事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放权或者还权,即根据政事分开、依法治校的原则依法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001 年 1 月国务院转发了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体改办、中央编办制定的《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