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讲稿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进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进展趋势,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进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进展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进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进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 gdp。XX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XX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51%和 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进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XX 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 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XX 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进展支持的条件。找范文 (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 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 3 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进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进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