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_第1页
1/2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_第2页
2/2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2025 年 7 月 9 日下午,牧野 V33 在加工电极时发生撞刀现象。直接原因是该电极加工程序中意外地含有不该出现的换刀指令。 模具课现在日常正式做 NC 三维编程的 CAM 软件是:Pro/E2001 三套(非正版)、PowerMill7.0 二套(正版)、PowerMill5.5 一套(非正版)、UG nx3 一套(正版),发生事故的电极由设计人员用Pro/E 野火 2.0 建模,因此编程使用了以前没有用过的 Pro/E 野火2.0(非正版),刀路检查没发现问题,并用平常一直使用的 Pro/E2001 后置处理程序生成加工程序,结果在加工程序中存在多次不应有的换刀指令,造成此次事故。不同版本的 CAM 软件,使用相同的后置处理程序,生成的加工代码不一样,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以前还没有先例。 NC 程序的编制过程是:编程人员使用具体的 CAM 软件,使用设计方提供的模型,采纳合适的加工方式、合理的加工参数,生成安全可靠的刀具轨迹,确认刀路正确无误后,使用该软件的后置处理功能,生成与机床相应的加工代码。编程人员凭借软件的检查功能以及自己的经验,可以基本保证刀路轨迹正确无误;但绝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因为各个软件及不同版本都不会尽善尽美,加之模型数据的建模错误(隐含的逻辑错误)及经过多次格式转换产生的精度、几何特征的变异等等原因,即使是号称永不过切的某些 CAM 软件,也难免发生过切现象。因此,只能说凭借编程人员的仔细细心、对软件的熟练掌握、经验和好的 CAM 软件,保证生成的刀具轨迹 99.9%是正确的。至于由刀具轨迹生成加工代码,只能 100%交给其后置处理决定了。这一过程人工不能干预,代码的正确与否也没有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现在据了解,还没有专门的独立于具体 CAM 软件、针对加工代码的检测软件(是价格昂贵的机床仿真软件 Vericut 的一个小功能)。加工代码主要由 G 代码和 M 代码构成,这次事故由 M 代码-M06 换刀指令引起,以往更多的是由 G 代码引起的加工过切和事故----PowerMill 发生过多起G 代码异于刀路的过切问题;Pro/E2001 发生过一起严重的 G 代码错误,导致高速头撞坏。现阶段,不借助专业的软件难以发现加工代码中的错误,因为加工程序数据量巨大,人工推断没有正误的标准和明确的范围,不能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鉴于此次事件,本人认为应该有如下对策: 上策----在不影响日常生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正版软件,由该软件的技术人员专门定制后置处理程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机床撞刀事故分析及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