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诗歌艺术特征 李绅,是中唐元和时期元白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少有大志,早有诗名,曾与元稹、李德裕同在禁署,号称“三俊”。但他仕途坎坷,到晚年才渐趋平稳,并步步高升文宗开成三年,他作《追昔游集》,追忆了往昔仕途经历及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老之已至、物是人非的感慨。他的诗,早年和晚年的都无从查考,只存《追昔游集》三卷,杂诗一卷。《全唐诗》卷480---483 收其诗 4 卷,一百零一首;后从其它典籍中又寻出 3O 首,共 131 首。今人王旋伯《李绅诗注》均加以收录。 李绅的诗歌,过去除《悯农》常被鉴赏外,其它的作品则几乎无人评论;对其总的艺术特色,典籍所载亦只片言只语,笼统言之,缺乏全面细致的评价。或日:“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然纪游踪,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靡风气”;或日:“音节咩缓,似不能与同时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总的看来,李绅的诗似有硬朗、“舂容恬雅”的特点,而无“雕琢细碎之习”,但又有“音节咩缓”之弊。至于“似不能与同时人角争强弱”的评价,既嫌笼统,又觉不够公允。李绅的有些诗还是可与元、白诗相比较的,如《悲善才》之与《琵琶行》,《莺莺歌》之于《莺莺传》。《新唐书·李绅传》说他“于诗最有名”,“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而御史吕温在读了他的“春种一粒粟”和“锄禾 Et 当午”后称许道:“斯人必为卿相。”后来果如其言。自居易在编成自己的 15 卷诗后,题诗《戏赠元九李二十》日:“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可见李绅的歌行还是有可与元白相提并论之处的。 到底如何评价李绅的诗,自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这里只想从李绅诗的体制、叙事传情、意境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不拘一格,体制多样 李绅在《自序》中说,他的诗“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词,乃由牵思所属耳。”这里说得很明白,他的诗“不一其词”,不拘一格,皆“由牵思所属”。这种不拘一格,即指体制多样。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诗歌的内容主要是“追昔游”,因记录自己的辗转踪迹及所见所感,用一种诗体肯定难以尽述,所以要用多种体式;另一方面,是他生处中唐时期,受新乐府和元和体兴盛的影响,故多叙事和长律。 在他的 130 余首诗中。律诗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为七言,而几十韵长律则都是五言。如《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