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困惑与应对策略杭州市余杭中学赵秀霞(311121)摘要本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建构起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学习,积极思考,更大程度上历练学生的探究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关键词:问题与困惑 生物课程标准 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困惑1.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熟视无睹毫无反映,是教学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学植物个体发育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黄瓜结果的过程,学生知道每遇阴雨天结实率会下降。怎么提高结实率呢?学生中有骚动不安.但对此兴趣不高。为什么没有使同学们的兴趣持续下去呢?在生物课上学生为什么而且似乎不想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呢?学校有个养鱼塘,平时池水清请,能观察到各种各样的鱼,但每年的 6 月份池水变深绿色每天浮着几条死鱼.高中学生知道这是水华现象,每天从塘边走过,可就是没有学生想搞个明白鱼为什么会死?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呢?学生为什么没有探究的欲望呢?是没有时间或忙于应付考试呢?还是学生缺乏探究?困惑 2 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好还是放开让学生自己搞好呢?传统书本上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前设计好做什么实验,并且反复试验做到万无一失后,就让学生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实验.学生是被动的实验,不必考虑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做的原料.实验结果在做之前已经知道了,所以实验大多是成功的,有时实验失败根本不去追究原因,只感到实验好玩有趣.生物实验的教学模式是认认真真听做实验,仔仔细细看着老师实验,忠实老师讲的步骤做,说到底是教师手把手让学生做实验,如果说要求学生平时吃的甜酒酿,给他们材料,让他们做,一个个都不会做,也不知道查资料,要么做不来,要么不感兴趣.跟着老师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谈起呢?困惑 3.生物学科在学生看来为什么是纯记忆的科目我们的学生认为生物课只要象记英语单词一样记住一些术语就可以了.由于高考形式控制即使是书本上的实验只要把原理、步骤、老师讲的重点和注意点记熟了,再做点练习就可以考个不错的成绩.可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有 100 分的成绩但学生不爱动手做不来探究,对实验不感兴趣不知学生物的方法,这样的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人又有什么帮助呢?以上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学生们没有“做”科学。他们没有调查对象,没有观察现象,没有设计实验,没有收集数据,也没有讨论他们的观点。同学们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