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3、掌握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2、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教学重点: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1、说出你身边的金属物品2、投影3、你能根据常见金属的用途说出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金属的物理共性: 、 、 、 等思考与交流:1、以钠、镁、铝为例说出金属的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征2、以铁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 (2) 、 (3) 、小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能与 、(2)能与 、(3)能与 、结论:绝大多数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自然界中的 , 等反应,故绝大多数金属以 存在于自然界中。思考与交流分析下列图片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 、(2) 、(3) 、(4)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 3-1 :)〔实验 3-2〕告诉学生注意事项: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 1) 、(2) 、(3) 、观察与分析:1探究内容〔实验 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 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 在钠的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就燃烧起来,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有烟产生,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方程式(标出化合价和电子转移数) 4Na + O2 === 2Na2O2Na + O2 === Na2O2 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科学探究:探究内容〔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箔发红卷缩,很快就变暗 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反应方程式 因为铝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