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 1 单元 考点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课前自主学习一、“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1)经济上 井田制 瓦解, 封建经济 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3)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崛起。(4)文化上 私学 兴起。2.概念: 春秋战国 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3.诸子百家的派别:派别代表时间地位主张儒家孔子春秋儒家创始人核心:“ 仁 ”;政治: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教育: 有教无类 ;性相近孟子战国亚圣“ 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战国集大成者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论;性本恶派别代表时间地位主张道家老子春秋道家创始人世界本原是“ 道 ”;政治:“ 无为而治 ”;朴素辩证思想庄子战国 世界万物是 相对的 ;消极主义法家韩非子战国 “ 以法治国 ”;君主专制墨家墨子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14.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潮流。(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疑点 1】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指点迷津: ①“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②“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③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④“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条件:(1)汉初的“ 无为而治 ”政策引发了社会危机;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政策。(2) 董仲舒 改造儒学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最主要)。董仲舒把 道 家、 法 家和阴阳五行家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其主张包括:①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 宣扬“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③ 提倡“ 三纲五常 ”。【疑点 2】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哪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上下摇摆不定,秦朝尚法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但众多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你如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