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学案知识梳理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主要表现 (财政、政治、边疆等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矛盾激化:北宋统治者实行 兼并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反抗遍及中原边地。2、冗官、冗兵、冗费:① 冗官:分化事权的办法,造成宋初机构重叠,科举录人太多,官员过多。② 冗兵: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目的: ;结果:兵源激增,素质低下形成积弱。③ 冗费:官俸、军费开支大增,岁币加重了负担,财政入不敷出,导致“ ”局面的形成。3、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二、庆历新政1、时间:1043 年,宋仁宗任用 为 。2、目的: , 。3、内容:核心是 ——严格官吏升迁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做官;加强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4、结果: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尖锐,财政困难,辽、西夏的威胁等。为挽救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069 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 下,在理财、军事、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改革。⑵军事措施:强兵①保甲法(特点: ;作用:加强对 控制,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军费)②将兵法(内容: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将官训练;作用:充实了边防力量,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⑶教育措施:①科举改革:原 则——通经致用 考试科目——废明经诸科、设明法科。考试内容——进士科不考 ,专考经义(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和时务策(相当于时事政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②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者直接做官;学校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4、改革的作用:财政收入大为增加,水利兴修、荒地开垦,军事力量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5、失败原因: ① 用人不当,变法本身被贪官污吏利用,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关键)② 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地主、官僚的反对。(主要、根本)③ 地方官拒绝执行。④ 宋神宗死,司马光废除新法。(直接)练习巩固1、王安石变法较稍前的“庆历新政”成就显著,主要原因是 A.变法的切入点不同 B.得到了皇帝的鼎力支持C.反对派势力相对较弱 D.用人得当,法令推行顺利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