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学案 新人教版【考点搜索】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教材分析】 知识纲要 学习目标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人口迁移概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到 80 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户籍(即户口)管理制度控制很紧,人口迁移数量小,频率低,规模不大。第二个阶段是 80 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也随之放松,并且在城市中取消粮油副食品定量配给供应制度后,农村人口进城由“一发不可收”到迅猛增长的地步。学习难点 80 年代以来的“民工潮”,算不算人口迁移? 在严格定义上看,我国 80 年代以来的农民进城打工,或者说“民工潮”,这些流动人口,其中的大部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口迁移。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居住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大多数进城民工,“户籍”仍在原籍。因此,教材用语是“当年全国流动人口就达到 2000 多万”和“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等。重要图释图 1.19《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流动人口示意》。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方向及其成因并与新中国成立后到 80 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进行对比。【学习策略】 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二是建国后到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三是 80 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把握人口迁移的的特点、方向、原因,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增强理解。【教学内容】1.6 中国人口迁移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 自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2、 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3、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二.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和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