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2 子集 全集 补集(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使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4)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关系 本节讲子集,先介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并引出子集的概念,然后,对比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得出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子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本节课讲重点是子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 {-1,1,2}② 数字和为 5 的两位数} {14,23,32,41,50}(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5)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与 2 相差 3 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1,5}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关系(共性)(1)A={1,2,3},B={1,2,3,4,5}(2)A=N,B=Q(3)A={-2,4},(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 二、讲解新课: (一) 子集1 定义:(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包含集合 A记作: ,AB 或 BA 读作:A 包含于 B 或 B 包含 A 当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时,则记作 AB 或 BA注:有两种可能(1)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等于集合 B,记作 A=B(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并且,我们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AB 或 BA, 读作 A 真包含于 B 或 B 真包含 A(4)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Φ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ΦA 若 A≠Φ,则 ΦA任何一个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