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家庭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初级群体,是实现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和提供人才的源泉,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庭、家庭文化和家庭美德之间关系,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是人类幸福生活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也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家庭的状况不但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 从理论上讲,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其内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与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家族是由几代人按照一定的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古代罗马社会,家庭(famulus)一词是指一个家庭奴隶,而复数形式的 familia 是指属于一个人的全体妇隶。家庭的意思指的是男子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妇隶的社会有机体。历史意义上的家庭,用"家族"或"宗族"来描述更为确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代家庭的涵义是泛指由父母子女形成的生活团体。它的主要组成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和独身等形式的家庭。家庭成员不受家长制等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而是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相互交往和相互帮助。但是,现代中国家庭的小型化并没有割断与上一代父母的联系,而是继承了传统的双向扶养的传统,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巩固和发展。 由此可看出,家庭从形成之日起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它既有经济基础方面的内涵,又有上层建筑方面的内涵。不仅个人的幸福,而且社会生活领域的进步与矛盾,都会以各种方式在家庭中表现。马克思说过,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的反映社会历史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 1996 年 5 月 15 日"国际家庭日"也强调,家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把个人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它必须适应全球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影响人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