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九课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弄清“全盘西化”“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错误观点的实质。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意义。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4.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教学方法:情景导学 读书指导 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 一:构建知识网络二:重难点突破知识点一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求索历程(1)近代中国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能够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互动交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间是何关系?【提示】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离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可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便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要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路径(1)是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必然性:这一路径,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要求决定,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知识点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意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教学流程:1化自信。2.内涵(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