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 温故知新1.简述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3.在现代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文字有哪些作用?汉字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二 学习 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 新知导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华文化的内容:2.体现:(1)文学艺术:① 作用: ② 地位: (2)科学技术:① 地位: ② 特点: ③ 作用: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原因: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民族文化:① 地位:② 成就: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3)意义: 提示: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 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性的关系。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① 求同存异:② 兼收并蓄:(2)意义: 提示:(1)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2)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3.中华文化的力量:四 合作释疑1.思考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2.辩证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 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4.我们能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5.思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五 课堂小结 源远流长 基本特征 独特性 博大精深 区域性 民族性 求同存异中华文化 含义 包容性 兼收并蓄 意义 地位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 六 当堂达标1.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 5000 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 50 年的政治而丢掉 5000 年文化。这深刻说明(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 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