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知识结构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的本质知 识 点补 充哲学的物质概念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可知的、运动的、无限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起决定作用,)、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这是概括,具体的体育运动、思维、物理化学生物运动都是哲学运动的表现形式,不能等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论,都是错误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诡辩论。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或创造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的内容(反映什么)是客观的,形式(怎么反映)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受立场、知识结构、世界观等影响)。注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