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代背景1917 年建立起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当时国内外形势相当严峻,内忧外患。一方面帝国主义疯狂反扑,另一方面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妄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为了捍卫革命胜利的成果,必要集中国家所有力量进行斗争。由此,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2、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采用军事非常手段,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户在完成国家分摊的任务后,再按国家规定价格回收。工业上,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实行统管统收统支。商业上,禁止生活必需品买卖,实行国家垄断配给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什么?凭借强大的国家政权力量,统管社会资源,从而集中起社会方方面面力量解决危机。3、战争结束后社会矛盾的变化1920 年底,到了战争结束时。政治危机基本解除。但战争对国内经济破坏、影响相当严重。可以说是百业待兴。这时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而过去战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已不能很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于是,便有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行: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⑴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交税后余粮可以自由买卖,而且增产不增税。⑵ 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允许自由买卖,自由交易;国家不再统收统管统发。⑶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出让给私人经营,国家回收租金和一定比例利润,到期归还给国家。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⑴ 巩固了工农联盟:如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和自由贸易等措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⑵ 恢复了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⑶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贫穷、生产落后的国家不能导向共产主义社会,而只能走中间改良路线“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巩固工农联盟。积累社会财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二、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按照马克思学者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因此,也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那时,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社会产品极为丰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每个劳动者共同为社会生产,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