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读列宁的《 论粮食税》 和《 论合作制》 段彪瑞内容摘要: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社会主认国家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商品经济,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商品经济对外开放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创新论断在极大地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同时,也给科学社会主义留下了一个世纪性难题: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1 921 年和 1 922 年列宁所著的《 论粮食税》 和《 论合作制》 就是列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它真实地记录了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轨迹,标志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初步形成,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两篇文章,对指导经济文化尚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一、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早在一百多年前的《 共产党宣言》 里就深刻指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就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一切财力和物力集中起来”。① 并进而揭示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他反复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强调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基本观点,而且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当落后,迫切需要恢复国民经济这一国情出发,对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他说,“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② 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角度出发指出:“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③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列宁也开始重新认识关系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列宁在不断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 论合作制》 中进一步论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种根本改变表现在: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