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_第1页
1/6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_第2页
2/6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_第3页
3/6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一、六经辨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先创用六经辨证,主要用于伤寒,亦即外感热病,但其原则和方药也用于内科杂病。这种辨证方法汉以后流传甚广,对祖国医学影响很大。所谓六经,前人认为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但是足经受病,手经也往往会波及,所以实际是从整个经络脏腑病理进行辨证的一种方法。大体说来:风寒客于肌表,营卫失和,为太阳病;外邪由表入里,阳气亢盛,胃腑里实就是阳明病;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则为少阳病。三阴经病主要见于寒邪入里、正虚阳衰的情况,脾胃虚寒为太阴病;心肾阳衰为少阴病;疾病末期,阳气未复,正邪交争而出现的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总之,三阳病主热、主实,三阴病主寒、主虚。临床上,六经病证既可单独岀现,又可同时累及两经、三经。凡二经三经证候同时出现,不由传变而成的,谓之“合病”;经病证未罢又岀现另一经病证,两经证候交并,由传变而成者,谓之“并病”;由一经转变为另一经病者,谓之“传经”。合病、并病、传经,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邪气的多少,治疗的当否。下面,把六经病的主要证治作一简要介绍。(―)太阳病太阳主一身之表,外感风寒,岀现恶寒、发热、头痛、颈强、脉浮等证,谓之太阳病。又分为经证、腑证两类。太阳经证是病邪束于肌表的阶段,又分“中风”与“伤寒”两种。()太阳病冲风”:主证为发热恶风、汗岀、头颈强痛、脉浮缓。即八纲中的表虚证。治疗用解肌发表之法,以桂枝汤为主方。()太阳病“伤寒”:主证恶寒发热、无汗、骨节疼痛、脉浮紧。即八纲中的表实证。治疗用发汗解表之法,以麻黄汤为主方。太阳腑证是因表邪不解,循经入腑(膀胱)所引起。又分“蓄水证”与“蓄血证”两种。()蓄水证:表邪入腑,阻遏膀胱气化,致水热蓄结膀胱。主证为:烦渴饮水,小便不利,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兼有发热恶风,脉浮数等。治疗以五苓散为主方。()蓄血证:表邪随经入里,热与血结于下焦少腹部位。主证为:少腹急结或硬满;精神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治疗以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为主方。(二) 阳明病阳明病多是太阳病入里化热所致,亦有因误治致津伤而引起者。临床多表现为里实热证。也可分经、腑证两个类型。阳明经证邪传入里,邪热炽盛,旦肠中尚无燥屎阻结。主证为壮热、大渴、大汗、烦躁、不恶寒反恶热、舌苔黄燥、脉洪大。治疗用清里热法,以白虎汤为主方。阳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