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调整:思考与调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十一单元课题:认识钟表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教学难点: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教学准备:PPT课件、钟表面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演示录音)猜钟表。出示课题:认钟表。二、交流探索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钟表呢?(生答)2、看钟表店的录像。请他们来我们班做客。(出示钟表图)3、演示钟表面,揭示:时针和分针。4、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5、认识整时刻数。了解怎样的时刻为整时数。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6、电脑演示整时数的练习。7、认识了整时数,再来认识一下大约几时。了解怎样的情况为大约几时。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三、反馈完善a)说说生活中的作息时间b)说一说钟面上大约是几时c)做个小小修理匠d)动脑筋: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e)考考你:它们各表示几时?四、交流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请你设计一个钟表,送给时间老人。思考与调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十二单元课题:9加几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思考与调整:理地思考和表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教学难点: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桃子的图片13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桃(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桃子,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桃子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桃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指名提问)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桃子,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提示课题:9加几。二交流探索1、教学9+4。(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4)比较: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13。大家比较一下,刚才的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算法,为什么?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三、检测完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小猴搬方块时,也在算9加几,你知道它算的是9加几?思考与调整:它在计算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谈话:请小朋友按小猴的计算方法,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第1组算式,谈话: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2)出示第2、3组算式,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比较:请小朋友...